【乡情美文】王立海:王家小桥我的家

来源:中国旅游报道作者:江南时间:2021-09-27 12:21:33
\

  辛丑仲秋,青岛红叶诗社走进王家小桥采风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书画展在即墨蓝村小桥村举行,包括客居京城的书法家、央视撰稿人陈修远老师以及本地文化名人李云松、宋兆春、周公聪、周春雨、王大国等三十余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不但使人们对小桥村的乡愁文化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因为各位老师对本村发展的不吝指导,并纷纷惠赐大作,更为村庄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据考证,王家小桥村是由王氏一世祖王评于清代顺治年间携全家来此立村,迄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因村里的小河常年流水,先祖们为了出行方便,在河上用石板搭了一座小桥,村名由此而来(立村时名为小桥,一九八二年即墨县地名普查时为了与王村镇小桥村区别改名为王家小桥村)。村里那株三百六十多年的老槐树,见证了小桥从立村到现在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因年代久远,树干已腐烂变空,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矗立在那儿枝繁叶茂,庇佑着小桥的子孙平安多福,源远流长。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小桥子孙的庇佑,立格书记亲自将其命名为幸福槐。相信以后小桥村的文旅建设搞起来以后,幸福槐将成为本地区又一处网红打卡地。

\

  小桥村的水资源极为丰富,村子的东、南、西、北皆有河流,颇具烟波缭绕之情!“大旱不旱,大减不减”的自然特色,加上先民们开凿的一些石头窝子(水塘),加上庄村土壤肥沃、一马平川的土地,搞精细化、规模化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衍生出了“小桥印象”生态蔬菜基地等等高效、优质、绿色、环保农业产业。

\

  村子的近代文化气息浓厚。村西有成规模的,具有近代农村建筑特色的老房子,八十年代房屋规划时新房向村子东面扩展,这片老房子得以保留。这里的胡同狭窄、房屋错落有致,极具特色。尤其是南北通透的古巷里胡同,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徜徉其间,偶有一两顽童在嘻皮打闹,让笔者不禁回忆起儿时和小伙伴们在此玩耍的情景。里胡同,你承载了太多小桥人对故乡那份深深的乡愁!此外,还有历史近百年的王氏祠堂,王氏祠堂名曰思忠堂,是春节期间王氏族人的祭祖圣地。如今它静静地矗立在主街南侧,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小桥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

  村西的一条被人们称为西南窑的富有历史和风景的河流穿村而过,因下游建有拦水坝,村子的这段三百余米的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婆娑、风景优美。尤其是雨后,先是才经风拭雨洗的一派新鲜翠绿,使你目意顿然充满光鲜;继之听取的是一片圭呱成韵的蛙声鼓吹,这久违的乡间音乐一下子便会勾起你对儿时故乡村野的无限回忆和怀念!一九七二年,为方便人们出行,在村里蹲点的公社干部在河的中段主持修建了拱桥一座,取名为“跃进桥”,如今接近五十年了,它仍以它挺拔的身躯承载着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们,让人肃然起敬。闲暇时间,有村内好渔者在桥头摆下马扎,放下鱼竿进行垂钓。西南窑的鱼以鲫鱼,白鲢居多。渔者将所获之鱼回家用油一炸,即为最新鲜的下酒菜。

\

  小桥村近年来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小桥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召,大力进行文化建设,近两年先后举办了数届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锣鼓队,秧歌队,还有接近七十年历史的同乐柳腔剧团,以及由立格书记建立,运行了近五年的具有留住乡愁特色的“小桥印象”本村微信公众号,村子的文化生活百花齐放!王书记表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活跃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将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科学规划,逐步打造古村小陌、枯藤老树、庭院深深、小桥流水的文旅景观。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建设,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

  立格书记前几年为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毅然回村参政议政,村子的整体规划蓝图他已了然于心。他说,等将来乡亲们都过上人人引以为傲、怡然自乐的幸福生活了,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透过这些朴素的话语,大家可以看到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情怀!

  弯弯的小河,青青杨柳,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王家小桥,我的家乡欣逢盛世好时候,愿你的明天如同村里的那株老家槐(幸福槐)枝叶繁茂,愿你的明天如同村里的西南窑河,向着蓝色的海洋,川流不息!(配图摄影:王立格   王大国   荐稿:陈修远)

\

中国旅游报道

上一篇:“庆祝中国-土耳其建交50周年音乐会” 精彩上线

标签